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温县法院打造“家门口”的人民法庭 筑牢基层纠纷防线

发布时间:2020-10-30 08:26:48


    人民法庭作为与群众联系最密切、接触最广泛的窗口,承担着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等重要职能作用。

    温县法院辖北冷法庭、祥云镇法庭、赵堡法庭三个派出法庭。近年来,面对民事诉讼案件陡增,严重影响审判质效的问题,温县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将法庭工作始终融入到社会发展大局和乡村治理工作中,不断推进人民法庭的专业化、全能化,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助力基层稳定和乡村振兴。2019年以来,三个中心法庭共受理案件1387件,审结1280件。去年12月,北冷法庭被最高院评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驻守前沿 温情司法

    2018年4月,按照院党组安排,对三个法庭庭长统一进行调整,三名庭长均为科班出身,具有丰富法学专业知识的女庭长,为人民法庭工作注入了一缕清风,为司法办案平添更多温情。

    三个法庭始终坚持“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诉讼,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理念,强化便民、利民意识,从每一起案件做起,从每一次接待做起,从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强化细节服务,让人民群众在细节中感受司法温暖、感受公平正义。对赡养、抚养等特殊群体诉讼案件,坚持经常在群众门口、田间地头、当事人病床前开庭、调解案件,用真情付出换取案件妥善化解;为群众发放了便民诉讼卡,卡上印着每个审判人员的职务和联系方式,以及工作承诺,群众随时和法庭人员取得联系,随时如约解决有关法律问题。在基层法庭人员配置上,每个法庭均由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法警、驻庭调解员各一名组成,员额法官即每个法庭的庭长均为在基层法庭或法院窗口单位工作多年的青年女干警担任,以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接待每一位当事人,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取得“多说一句话,不让当事人跑二趟;多说一句话,不让群众多打一场官司”的效果,确保将矛盾彻底化解在基层。

    五年前,被告周某及其父亲共同向原告陈某借款数万元,后因二被告未按时偿还借款,双方形成纠纷。因被告父亲过世,原告将被告周某诉至法院,该院经北冷法庭审理,判决该借款由周某承担。后周某上诉,在提交上诉状过程中,经承办法官沟通,得知被告本意并非想上诉,只是因利息过高,自己工资有限,没有能力偿还,想让法庭再从中进行调解,以缓解一下其困难。虽然该案已审结,但承办法官得知情况后,在征得原告同意后,与中间人和驻庭调解员历经两个小时的调解,终于达成和解协议,原告仅要求被告支付本金及一万元利息,这一下,就为被告减轻因利息产生的负担几万元,双方握手言和,被告也不再上诉。

源头治理 前端化解

    近年来,温县法院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庭工作思路,依托人民法庭将司法触角延伸到社区、到农村,使纠纷止于未发、止于萌芽,出台了《温县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规定》,进一步调动人民法庭工作积极性,实行“点面”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围绕县政法委“六个一”活动和“三无”创建活动,三个法庭定期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召开矛盾纠纷排查例会,第一时间做好纠纷排查、预防和化解工作,推进“无讼”村创建;经常参加乡镇政府综治例会,做到信息共享,实现审判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机整合;发布辖区案件白皮书,向辖区乡镇政府通报各村纠纷类型、数量、成因等数据和信息,提出相关建议,推进乡村治理;与每个乡镇建立了辖区村干部、调解员微信群,定期推送典型民事案件、涉农法律知识,定期对各乡镇民事调解员进行培训,随时帮助解决调解员在化解纠纷过程中的法律难题;与村级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交流活动,引导基层组织依法规范管理,真正做到“支部建在庭上,影响带动村上”。
    运用各乡镇、村党建综合体,开展法官进网格活动,组织法庭人员进乡村、进社区,开展巡回办案、民情大走访、企业座谈会、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等活动,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强化纠纷源头预防和化解,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引领村民自治和乡风文明。积极依托乡镇综治中心、调解组织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优势,将审判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机整合,形成调解合力,运用“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判后答疑+督促履行”的“一站式”工作模式,综合运用自治、德治和法治手段,提高息诉服判和自动履行率,将大量矛盾纠纷防控在源头,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据了解,今年以来,三个法庭共委托委派调解员调解案件706件,调解成功224件,自动履行80件,司法确认63件。

    今年9月至10月,养猪户李某和王某均因拖欠饲料销售商李某某饲料款3万余元分别被起诉至法院,祥云镇法庭在受理该案后,将案件委派到祥云镇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张普新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张普新经过耐心调解,二被告在履行部分欠款后,其余部分达成分批还款协议,并到法庭进行司法确认,消除了原告多年的心病。

安商惠商 护航发展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三个中心法庭准确把握辖区企业的司法需求,围绕乡镇企业发展中的涉法涉诉问题,实行涉企纠纷多元化解,积极开展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走访企业等活动,帮助企业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服务好乡镇实体经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人民法庭通过建立完善“诉非衔接”多元化解机制,对涉乡镇企业纠纷在进入法庭之前,将适宜调解的案件分流到各乡镇调解委员会或专业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发挥人民调解员在解决民事纠纷方面的先导作用,引导当事人理性选择合理的纠纷化解方式,实现纠纷前端治理;加强审限管理,法庭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尽力压缩诉调对接、和解调解、司法鉴定等各个环节的周期,严格控制重复开庭和多次开庭的时间间隔,降低企业的诉讼成本,同时推行涉企业案件要素式审判模式,缩短审理周期。提高办案效率;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开展“走访百家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大讲堂”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及时倾听企业家的意见建议,不断增强服务保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布典型案例,指导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和正确维护自身权益,筛选近年来本院或上级法院审理的涉企案件典型案例予以印发,推动企业树立诚信经营和绿色生态理念,远离非法集资和套路贷,防范各种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推出“立审执”绿色服务通道,慎用保全和查封措施,审慎妥善化解疫情影响下的涉企各类纠纷,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五月,赵堡法庭在审理王某与某企业买卖合同纠纷时,应原告王某申请,对被告企业的银行账户进行了查封。因银行账号的查封对被告生产经营产生影响较大,故被告申请复议,并提供足够的机器设备予以担保,申请解封银行账号。本着维护双方当事人利益并充分考虑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的考虑,赵堡法庭积极与原告沟通后,解除对被告企业银行账户的查封,改为对被告企业机器设备的活查封,实现了双方当事人利益最大化。
    有人曾这样形容过温县法院三个中心法庭,说三个法庭像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着温县的和谐与安宁。三个“小法庭”,在推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过程中正“以点带面”,融入社会治理的“大网格”中,形成辐射,撑起社会治理的大格局。

关闭窗口

您是第 7625056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